首 页 关于标委会 标委会动态 政策法规 归口标准 专家专访 标准制修订 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地  址: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材料研究所
邮  编:100013
电  话:010-64517275   64517940   84286522
传  真:010-84276512
E-mail:sac_tc458@126.com
 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>>标委会动态>>正文

从日本大地震思考我国今后防灾战略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2014-12-31 15:06:16   浏览次数:749次
2011-3-18
中国工程院院士 卢耀如

这次日本大地震诱发海啸,给日本造成很大灾难,但因为电讯、交通的瘫痪,对重灾区的情况还没有全面了解,所以目前对地震造成灾害的损失情况,尚不能给出最后定论。但可以肯定,这次大地震对日本造成的损失是惨痛的。
作为一衣带水的我国,从这次日本大地震中,也应从中吸取一些深刻的教训。

加强地震灾害监测,注意防止灾害链
日本处于太平洋板块、欧亚板块及北美洲板块交界地带,是地震多发国。日本对房屋的防震相当重视,也有丰富经验。例如:他们特别注意基础的防震,并加强建设中、低层结构的抗震能力。但是,日本在防备诱发海啸及其他灾害方面,还没有相应的防护与预警安全措施。
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地震诱发海啸影响了许多国家,死伤近30万人。
我国是地震多发国,特别是在西南的云南、四川以及西北的新疆等地区,还有东南沿海至香港海域中也有活动断裂。有人认为我国东南沿海没有产生诱发海啸的地形条件。我想,这仍需要作具体研究与分析。但是,地震诱发其他地质灾害,如滑坡、泥石流等,其危害性是很大的。汶川地震等,都深刻说明了这点。
地震虽然还是难于精确预报,但有的具有前兆。例如2004年印尼海啸前,我国广东有地下水喷出50米,北京收到次声波,东海科学钻探5000米深处氦、氩气体异常等;地震时我国10多个省发生地下水异常的同震效应。因此,加强地震危险地带的监测,完善海域(领海)的传感监测设施;对地震易发及可产生更多诱发地质灾害的地带,对人民生命财产有严重威胁的可能地点,预先采取防治措施,目的就是要斩断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链。


加强对核电站的地质选址工作
我国核电站正处于发展的高潮之中,目前有20多个机组,正在国内制造,今后核电站将会不断投入电网。在核电站建设中也都注意到了地质选址,但以往只是从断层性质上考虑,或挑选安全岛以建立核电站,对相关灾害威胁,还没有更多注意,如是否有抗御附近泥石流、滑坡等地质灾害威胁的能力,是否可抵抗强烈风暴潮、海平面上升与海啸的威胁等。这方面,很需要对已建和将建的核电站进行一次抗灾能力评估,以便采取相应补救措施。

加强城市及重要设施的安全能源与安全水源建设
这次日本福岛事件,是否会造成重大灾难,目前尚难断定。如果不能得到安全控制,最主要是能否保障能源,使出事的核电站设施得以降温。同时,已发生事故可能对地表饮水产生核污染,因此,不要让灾区人民乱饮水。
针对我国人口密集的城市,以及有重要设施(核电站等)的城市,都应注意加强建设安全的水源和能源。这样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,收到防灾减灾的功效。
我国城市人口密集,具有风险的工厂遍及各个省市,如何有备用安全的水源和能源,是一个重要问题。要解决这个问题,也非一朝一夕之事,但是,应当借此次日本大地震,从中更好地领悟到其迫切性与必要性。
 
注意建筑物的抗震及应对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
日本对建筑物的抗震是很注意的,但只考虑到抗8级地震的要求,而没有考虑抵御9级地震。即使如此,这次由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还是不多。而我国只要五六级地震就造成了较多的房屋破坏。
有记者电话采访我,他说:汶川地震已两年了,为什么这次云南地震仍有那么多房屋毁坏。我回答说:我国以往民用建筑对抗震考虑较少,特别是早期的山区民间住房以及早期建设的小城市。汶川地震两年了,我国地域广阔、人口众多,不可能在这两年内都把民间住房予以改造。
虽然如此,我国也应采取相应措施,以增强建筑的抗灾能力。首先应当对有可能发生强地震等的灾害地区,对民居及公共建筑进行抗灾能力评估,再对抗灾能力低的建筑分批加固,或者构筑公共的安全避难所。

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,有力开展宣传活动
对各级政府领导部门,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意识仍非常重要。汶川地震两年了,还有玉树地震、舟曲泥石流等等灾害,更多领导注意到了防灾问题。但是,也有领导及有关部门仍然忽视,其中还有建议在强烈地震危险地带、活动断裂地带进行高铁或其他工程的建设。
这次日本地震,有3条高铁中断,受灾严重。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,要重于维护领导形象;稳妥的安居比不稳定的华丽建设更受百姓欢迎。汶川灾区老百姓的感受也说明了这点。所以,目前对高铁等应像核电站一样,应当加强注意有关抗灾综合能力与风险评估。
此外,应当加大力度宣传“5?12”国家防灾减灾日,以提高全民意识。
最后,强调一下:我们重视这次日本大地震,从中吸取教训,为的就是要在今后更好地建设。自然力量是巨大的,人类工程建设的手段不是万能的。因此,绝对不能忽视自然灾害。只有重视了,才能使建设工作更加适应可能发生的灾害情况,也才能达到和谐自然的目的。
分享到:

友情联接

地址: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座(老主楼)18层 电话:010-6609 5259 010-57185393
公司邮箱:minzuyiyao007@163.com 传真:010-6609 5273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 京ICP备13008857号-1 技术支持:智砚传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