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 页 关于标委会 标委会动态 政策法规 归口标准 专家专访 标准制修订 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地  址: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材料研究所
邮  编:100013
电  话:010-64517275   64517940   84286522
传  真:010-84276512
E-mail:sac_tc458@126.com
 
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>>标委会动态>>正文

百名院士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看法和建议
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2014-12-31 14:50:44   浏览次数:769次
2011-6-21
来源:科学时报

编者按:本报5月5日、9日“观察?评论”版连续刊发何传启的长文《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》,受到部分两院院士的高度关注。截至5月26日,108名院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。统计结果显示,院士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内容和政策建议的支持程度比较高。 
108名院士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22个议题的看法,分为同意、反对和不确定三种。22个议题的支持率在12%至83%之间,14个议题的支持率超过 50%。21个议题的支持率超过反对率,1个议题的反对率超过支持率。信息转换器、人体再生、信息和仿生工程、思维和神经生物学、纳米和仿生工程、生命和再生工程、整合和创生生物学的支持率,分别为72%、69%、72%、64%、61%、58%和46%。 
院士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、主体部分、扩展和带动部分、受影响的学科等提出了建议。主要的反对意见有:首先,21世纪人类生存最重要的问题,应该是绿色能源问题。其次,电子和信息革命只是刚刚开始不久,至少需要数十年才能达到下一个科技革命时代。 
北京大学教授、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徐光宪院士认为:“这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进化史的一次质的飞跃,由国家之间依靠战争来争夺天然资源,向依靠科技来获得地球人的可持续发展。” 
在过去500年里,世界上大约先后发生了五次科技革命(两次科学革命和三次技术革命)。中国失去前四次科技革命的机会,并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表现平平且收获不多。21世纪的新科技革命正向我们走来。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研究,受到部分院士的关注。 
2011年5月5日和9日,《科学时报》连续发表了《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》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。此前我们将《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》及其 “专家意见表”寄送给两院院士。截至5月26日,共收到108位院士的反馈意见,包括填写的专家意见表和书面意见。我们对院士的民族责任感、爱国使命感和科学精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现将院士意见的统计结果报告如下。

一、院士意见的统计 
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“专家意见表”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和22个议题。院士对22个议题的看法,分为同意、反对和不确定三种;22个议题的支持率在12%至83%之间,反对率在0%至37%之间。统计结果显示,院士对第六次科技革命相关内容的支持程度比较高。 
1. 关于22个议题的专家意见的统计 
在“专家意见表”列出的22个议题中,21个议题的支持率高于反对率,1个议题的反对率高于支持率;14个议题的支持率达到或超过50%,10个议题的反对率约为0%或1%。 
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体部分的支持率约为46%~72%,反对率约为0%~6%。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扩展和带动部分的支持率约为36%~81%,反对率约为0%~4%。 
2. 关于5个方面的专家意见的统计 
首先,关于主要标志的看法。信息转换器和人体再生的支持率最高,分别为72%和69%。两性智能人的支持率最低,仅为12%;反对率达37%,反对率超过支持率。合成生命、新生物学和人格信息包的支持率分别为39%、34%和29%,它们的支持率都高于反对率。 
其次,关于主体部分的看法。信息和仿生工程的支持率最高,达到72%。思维和神经生物学、纳米和仿生工程、生命和再生工程、整合和创生生物学的支持率分别为64%、61%、58%和46%。关于主体部分五个方面的反对率为0%~6%。 
其三,关于扩展和带动部分的看法。生命科学的相关学科、材料科学和生物材料的支持率比较高,皆为81%。地球和环境科学、绿色超级制造和超级运输的支持率分别为79%、50%和36%。关于扩展和带动部分五个方面的反对率为0%~4%。 
其四,关于受影响的学科的看法。空间科技、能源科技、海洋科技、国防科技等的支持率为83%。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等的支持率为69%。科技伦理学和现代化科学等的支持率为60%。 
其五,关于政策建议的看法。中国战略技术研究院的支持率为51%,反对率为10%。中国现代化研究院的支持率为34%,反对率为13%。中国高等科学研究院的支持率为33%,反对率为18%。 

二、院士的具体建议 
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“专家意见表”的第六部分是请院士对前五个部分(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、主体部分、扩展和带动部分、受影响部分和政策建议)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。院士们的看法和建议,存在一定的多样性,不同部分之间有一些交叉。 
1. 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内容建议 
部分院士认为,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标志应包括:再生生物学、合成生物学、脑科学和认知科学的突破、延长人类有效生命、人的平均寿命提高、人的健康和医药方面的成就(包括人类各种慢性病、遗传病等)、攻克癌症和艾滋病、人类更健康和更有智慧、生命延续和再生技术、生物工程技术大发展、未来人体系统、知道人思维发展的极限、智慧化→感知+认知+用知(自适应)、高级机器人、智能机器的革命、机器智能重大突破、解决能源危机、新能源与资源学革命、能源变革、绿色能源取代既用的石油煤矿、清洁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、材料科学拓展、降低人类社会生产发展风险的科学、部分环境控制和预报、强震预报和抗震设施的研究突破、地球科学、人与自然更趋和谐、新农业革命和新工业革命等。 
部分院士认为,第六次科技革命的主体部分应包括:生命科学、再生工程、生命生物信息工程、生命与仿生、生物医学、药学、癌症预防和治疗、神经生物学、脑科学、认知科学、智能科学(心智科学)、信息与电子学、信息和仿生学、信息科学与材料、纳米、仿生学的结合、纳米材料学、材料科学、能源科技、核聚变能源的成功和商业化、绿色低碳、能源创生和能量再生的技术革命、地球表面系统科学、地球和环境科学,巨大天灾的应对、人工部分气候控制、地球物理灾害、宇宙灾害控制、制造工程科学和复杂系统科学等。 
部分院士认为,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扩展和带动部分应包括:生命科学、细胞生物学、发育生物学、遗传学、分子生物学、生态学、合成生命、生命科学中的生命电子学科、生物医学、未来医药学、医学工程学、种植业养殖业能够持续发展、人类赖以健康和幸福生存的相关学科、信息综合技术、材料科学、材料与环境、环境科学、地球和环境科学、地球科学带动水灾、旱灾、地震、海啸等预测、空间科技、航天国防、海洋科技、能源科学、深水取干泳技术、超深勘探科学、绿色制造和绿色运输,气象、物理化学、宇宙学、天文学、工程技术、自然哲学、人口科学和现代化科学等。 
部分院士认为,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受影响部分应包括:能源科技、海洋科技、空间科技、航天科技、宇航科技、材料科学、国防科技、环境科学、环境的控制和修复、演变规划、灾难规避、生态学和自然科学、人类进化科学、信息科技、先进制造、液化炔化工学科、二氧化碳储存利用技术、复杂性科学、科技伦理学、社会科学等。 
2. 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政策建议 
关于组建中国高等科学研究院、中国战略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现代化科学研究院的建议,院士意见不完全一致。主要观点包括:三合一先试办;三个研究院应有一个组织负责协调,可以另起炉灶;对现有中科院的基础研究所彻底改造,不要另起炉灶;可建在中国科学院;利用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、社会科学院和现有各职能部门的研究机构进行综合研究,不必另设机构,否则机构重叠,职能难以划清。 
有院士认为:针对科技革命的挑战,改变国家科技体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,有效发挥科技人才的才能而不是浪费,改革教育体制,建设国家创新体系,设立科技性研究院,高级科学研究院(如美国的NIH在人类健康领域的成就),和本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组建现代化研究院等对策都是必要的。要注意研究生命科学中动物体内部信息传递及抗扰机制,量子阱器件的发展与细胞工程、基因工程等交叉融合。尽快建立相关研究机构和投入研究经费。有院士建议,组建中国能源和资源研究院、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中国未来人研究院。 
关于科技政策的院士建议包括:加强投入,集中一批优秀人才,深入探索研究;建议制订关于伦理、生物安全和生态平衡方面政策法规;纠正各种不利于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和规定;注意科技革命与社会科学的关系,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更好结合;完善评价机制、推进体制改革、科学学、教育学研究;中国在第六次科技革命中如何解决企业创新力差的关键问题;注意布局,择优支持,切忌扎堆;自由开放,反对垄断;从小学基础教育中加入文明进步史知识;联合全世界科学家研究减少工业化、城市化给人类生产带来的生存危机和风险,提高人类生存的幸福指数(而不是懒惰指数)等。

三、院士的三种观点 
院士对“关于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与对策”的研究报告的看法大致分为三大类:支持类、中性类和反对类。其中,多数院士表示支持,有些院士持中性意见(没表示意见),少数院士提出了反对(或部分反对)意见。有院士对第六次科技革命提出了警示意见。 
1. 院士的反对意见 
有院士认为:(1)21世纪人类生存最重要的问题,应该是绿色能源问题。(2)电子和信息革命只是刚刚开始不久,至少需要数十年才能达到下一个科技革命时代。(3)人类进入太空,探索宇宙奥秘是公认的,但提出开发太空和宇宙移民则是天方夜谭等。(4)可能需要将第六次、第七次科技革命次序颠倒,或者
分享到:

友情联接

地址: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C座(老主楼)18层 电话:010-6609 5259 010-57185393
公司邮箱:minzuyiyao007@163.com 传真:010-6609 5273
网站备案/许可证号 京ICP备13008857号-1 技术支持:智砚传播